桃源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8年度
部门决算分析报告
(一)基本情况。
1、部门职能:监督“一府两院”的工作,保障法律法规在本辖区内的贯彻实施,联系人大代表。
2、机构情况:桃源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系县属一级预算单位,财务属独立核算。
3、人员情况:县编委办核定编制共39人(行政编制33人,机关后勤编制6人),年初39人,2018年度退休人员2人,接收军转干部安置1人,年末实有在编在岗人员38人(1人提前退休不占编制),其中副处以上8人;离退休人员45人,其中副处级离休人员2人,副处级以上退休23人。
(二)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。
2018年,桃源县人大共召开人民代表大会1次,人大常委会9次,主任会议12次,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7个,组织开展集中视察、执法检查、专项督察15次,作出决议决定19个,交办审议意见8件,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0人次,圆满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。
(一)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。
2018年预算编制收支1587.61万元。2018年实际财政预算、追加安排收入1107.83万元,2017年度结转191.92万元,共有财政收入1299.75万元;支出1124.48万元,收支结余175.27万元,结转2019年使用,支出情况与年初预算编制基本持平。财政拨款数增加主要是津补贴调标、绩效奖增加等人员经费,结余较多主要是绩效考核结果、综治考核、市级文明单位考核结果还未公示,部分奖金不能支付。
(二)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。
2018年财政预算指标1299.75万元,较2017年预算指标1358.55万元同比减少58.8万元,减幅4.3%。2018年支出1124.48万元,较2017年支出1209.03万元减少84.55万元,减幅7.0%。预算收入减少主要是年初预算安排400万元办公楼危房改造资金因上级政策原因未能立项建设,该项资金财政年底收回。支出减少主要是较2017年减少了医保铺底资金上卡。
1.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。
2018年预算编制收入1587.61万元、决算收入1299.75万元,主要原因是年初预算安排400万元办公楼危房改造资金因上级政策原因未能立项建设,该项资金财政年底收回;预算编制支出1587.61万元、决算支出1124.48万元,主要原因办公楼危房改造项目未能实施。
2.收入支出结构分析。
收入共计1299.75万元,2010101行政运行622.72万元,占总收入的47.91%; 2010103机关服务126万元,占总收入的9.69%;2010104人大会议90万元,占总收入的6.92%;2010108代表工作18.9万元,占总收入的1.45%;2010199其他人大事务支出296.93元,占总收入的22.85%;2019999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万元,占总收入的0.77%;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11万元,占总收入的0.85%;2080505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52.29万元,占总收入的4.02%;2101101行政单位医疗17.65万元,占总收入的1.36%;,220199其他城乡社区管理事务支出14.49万元,占总收入的1.12%;2210201住房公积金29.77万元,占总收入的2.29%;2299901其他支出10万元,占总收入的0.77%。
3.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。
(1)“三公”经费支出情况:2018年“三公”支出90.31万元,其中公车运行维护费41.14万元,公务接待费49.17万元,人均2.31万元,略低于上年度。
(2)会议费支出情况:2018年会议费支出101.3万元,较上年减少36.86万元。
(3)培训费支出情况:2018年培训费支出81.7万元,较上年增加41.77万元,主要是按市人大要求,组织100名县人大代表赴厦门大学、浙江大学进行了集中的履职培训,费用较上年有所增加。
4.财政拨款收入、支出分析。
2018年基本支出773.4万元,占总支出的69%;项目支出351万元,占总支出的31%。体现了财政压缩专项,提高基本保障水平的特点。
(三)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。
2018年末结余175.3万元,其中行政运行经费42.8万元,机关服务54.9万元,其他人大事务支出63.9万元,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万元,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1.9万元,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.8万元,。主要是全县的绩效考核、先进综治单位考评、市级文明单位考核结果均未公示公布,涉及的相关考核奖励未能发放,造成结余结转。
年末本单位资产、负债基本情况良好,与上年度对比固定资产减少134.18万元,主要原因是7台机关公务车,原值173.7万元,整体划拨到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,机关无债务情况。
2018年县人大办公室严格按照财经法律、制定,科学编制财政预算、决算,按时高质量报送各种财务报表。预算编制、决算工作、公务卡改革三项工作都被评为全县先进单位。及时对本单位的预算、决算情况在专门的网站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。